
(二) 7. 記者的箴言 (十之七)
記者的箴言(十之七) 熟讀中英彥語,雖然簡牘盈積,終亦浩若淵海 洪 文 吳老先生言教口述,身傳舉例,言有盡而意無窮,我悟性膚淺,一知半解,全屬似是而非之悟,一得 之愚,沒有徹底省思,今人已作古,悔之已晚,令人嘆惜。 我復寫一遍吳老先生經常掛在口間,發人深省的箴言:「熟讀中英諺語,雖然簡牘盈積,智識終亦浩 若淵海」。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,而是生的沉思,靜思得福。 吳老生前講解「STILL WATERS RUN DEEP」。這句英文諺語,吳老先生說是形容「大智不形 」,讚揚有才華的人不露鋒芒,深藏若虛,字簡理遠,意在言外,很難確切明喻。 單字句譯:「靜止的水流深」,英文四字簡淺,以字面解釋,小學學生都懂,但寓意深奧,話中有話 ,意涵無窮。又如「真人不露相」、「咬人的狗不吠」。 中文義近辭;「大智若愚」、「深藏不露」、「靜水奔遠」、「靜水流深」、「「大智不形」,漢英 文學經典學識的深淺,反映譯文的巧拙。 中文義反辭「鋒芒畢露」、「英華外發」、「招搖過市」、「自吹自擂」,形容無真才而居要。 義連辭意譯「泰山之溜穿石」、「愚公移大山」、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,漸靡使之然,靜水漸流 深。 吳老先生以「大智」比喻「STILL WATERS靜止的水」;以「思考」義喻「RUN DEEP流深」, 分析得淋漓酣暢。他說古有明訓「先思而後行,行而後說」,蓋行成於思,慮而後能得。一個人做事切戒率 爾從事,成功是由於多靜默思考,宛如酩酊,靜听不聞雷霆之聲的沉思境界。 吳老先生言多勸勉,講學鞭辟入裏,一毫不茍。一句「靜水流深」的剖析入木三分,深中要害。他做 人不露才耀己,不揚姓顯名。屆老雖白髮千莖雪,至死還是丹心一寸灰,令人一瓣心香。 報館每日英文翻譯漢文的稿文受出版時間限制,匆率趕譯,不能撰用優美辭句。反若撰譯文章,時間 充足,旁求博考,延用原稿材料,依據經典作為例證,譯出一篇情文並茂,文采優巧的好文章,也顯出譯者 不是庸碌之輩。 中國的成語視文人的學問,學識深淺而變換辭句。一個學識淵博學者,只要譯文不偏離原意,不默守 成規,譯文就能推陳出新。寫文章心手相應,運用自如。 一句「一蹴而就」的成語,形容一舉手,一抬腳,就會成功。言雖勸勉,然必須自省,「一蹴而就」 的義反辭「一敗塗地」、不幸一朝失敗、就會山崩瓦解、不可收拾。成敗由己而不由人,暮鼓晨鐘,令人發 深省。 「一蹴而就」的義近辭:「一蹴而成」、「一蹴可幾」、「一揮而就」、「反掌折枝」、「一舉成功」 。類似義近辭繁多,車載斗量,不能盡述。 義反辭:「一蹴而敗」、「一蹴難就」、「滯塞險阻」、「一蹴不成」、「艱難萬重」。類似義反成 語,不計其數,舉不勝舉。 義連辭:一蹴立造聖人之域;一踏步,一舉足而一樹百穫;一樹十穫者,指木,栽植樹木,一木百用 ;一樹百穫者,指人,作育人才。博文精深,文藻變換無窮。 少數自視高人員一籌的學者,不自量力,高估自己學問,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,而放肆無忌,指天畫 地,亂加批評指點別人文章,像這類虛有其表的學者,反而爆露自己的無知。君子待人謙遜,行事合宜,不 卑不亢,嚴於律己。 如果連義近辭、義反辭、義連辭都一知半解的學者,宛如空瓶裝水,偶會被人譏笑,滿瓶不響,半瓶 叮噹。沒有真才實學,切戒教人寫文章。 吳老先生說少數文人有二忌:尚自高、高峭得水過不掛;胸狹隘,狹隘得斗水不容。所以文人學者, 為人處事,學識教養,都要知書知禮。 幾千年前,撰自古時儒家、道家、官史、僧俗、詩人、文人、學者披肝瀝膽的俗諺,累積一點一滴具…

(二) 6. 記者的箴言 (十之六)
記者的箴言(十之六) 翻譯高手變化多端,翻譯技巧巫山雲雨 洪 文 我的翻譯啟蒙老師吳老先生,才學過人,翻譯目注譯稿,筆走龍蛇,一絲不苟。寫奇句警語,千 錘百鍊,未嘗壅滯,堪稱「翻譯才子」。 吳老說翻譯分為「字譯」、「句譯」、「意譯」。單字翻譯很難引人入勝,蓋字易辭難,合單字 為辭句,不易求工,較難通順。有時勉強去做,偶會令人覺得索然寡味,不能確切表達深沉的意思。所以 翻譯精華在筆端,呎尺匠心難,技巧譯文具有與眾不同的采妙構思。 句譯花樣變化多端,白雲蒼狗,翻譯能手引而伸之,觸類旁通,變幻莫測。技巧高超的人,譯文天 成,妙手偶得,所以做翻譯要有廣推同義辭句寓意的智識,聞一知十,舉一反三。 中國成語與英文諺言又分為「主辭」、「義近辭」、「義反辭」、「義連辭」、類似句子,例如沙 數,引經為文,据典寫書,涉筆成趣,文情萬千。 FALL LEAVES AS SOON AS LEAVES FALL 這句英文格言是預兆語,由小的跡象推測事情發生前外顯的大徵兆。事不當固執,要未雨綢繆,曲 突而徙薪。 單字翻譯:「秋去隨葉落」、警戒跡兆,提醒世人注意,小心防備。 單句翻譯:「秋天隨落葉離去」。 意譯引申之義近辭:「葉落知秋」、「一葉知秋」、「以小明大」、「即近知遠」、「見微知著」 ,由微小跡象認識事物實質發展趨勢,防患於未然。 義連辭延伸涵蓋:「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寒」、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」, 「見一葉落而知歲之 將暮」。這類義連辭句繁多,數不勝數,舉例也舉不完。 「意譯」並非逐字逐句以相對方法翻譯, 一般只求達到譯文意義及其寓辭。 涵蓋比較灵活廣泛, 舉一隅而三隅反。文辭變化無常,文窮而後工,沒有規律,只求達意,不必過於浮飾雕琢。亦不拘泥成法 ,而知變通。 中文成語數若繁星,英文諺言多如牛毛,互相媲美。 一個遍閱中國格言, 熟讀英文彥語,雖然 簡牘盈積,終亦浩若煙海。常讀漢英經典文學的翻譯大匠,走筆譯文,行章用字,猶如巫山雲雨,翻手是 雲,覆手是雨,縷縷入扣,妥貼通順。譯文的優劣,端視中英文學造詣的深淺,深則優,淺則劣。深入學 習,才能領會所學不足;學用並蓄,才能學以致用。 最近中國外交部警告外國不斷挑釁:「自己做錯事,自己承受後果」,相似英文諺語,「AS ONE MAKES OWN BED,ONE MUST LIE ON IT」,這類中文言辭是外交禮節的辭令。 報紙標…

(五) 2. 大儒巨商邵建寅 (二之二)
大儒巨商邵建寅 ﹝二﹞ 中正五年情脈脈,藕斷絲連念悠悠 桃李滿天下,菓實溢乾坤 洪 文 厚德待人管鮑風,建寅先生仁厚待人,信任下屬,適人適用,對人推誠置腹,也 寬以約,不求美名;對己謹慎檢约,也重以周,不耀萬丈光芒。待下屬毫不吝惜,償罰 分明,是非清楚,其下屬誠心效命。 我默默觀察邵先生經商以「大信為本」。他信及於微隱之物,及於豚魚。以晉文 公包圍原城三天守信於民為經;營商以三大核心策略為緯:一是「奇正」、二是「虛實」 、三是「神變」。形人而我無形為變,制宜商情變化。正是「常規」,奇是「反常規」 ,奇正相生,變化無窮。變實為虛,以實擊虛,亦實亦虛,能掌握虛實先機便是制勝的 活寶。他活用兵學經典於商場,經商合乎天理,順乎人情,所以無往不利。一九五十年 代中棄教從商,三十而立,因營運得法,一投入商界就一帆風順,一蹴而及。 他擔任五家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,雲中白鶴,假如回歸春秋戰國年代,他是王佐 之才,當代巨擘,現代大賈。他的成功如非日積月累,披荊斬棘,就沒有令人刮目相看 的今日。非有累日之寒,那有三尺之冰。他如梅花香自苦寒來,值得人人借鏡效法。 邵先生自幼酷愛文學,喜好閱讀,讀大學年代,課外兼督課,自力更生,筆耕不 停。學成後,被禮聘為菲律賓培元中學教務主任,性不藏私,傾囊傳授,那時單身未婚 ,年紀輕輕,就任高職,叫人望塵莫及。待師生一視同仁,安排教務,老師適才適任, 他不昧菁英而矜糟粕,不偏不倚,不誤學子前途,令人欽服。 邵教授遊學中國大陸,菲律賓,桃李滿天下,菓實溢乾坤。他退而不休,壯志不 與年俱老。迄今神龜壽長,仍猶騰龍乘霧,志在千萬里。「必達宏標遠,兼關不計程」 是他的寫照。 邵教授勤修心田,養性已達爐火純青,怒不變容,喜不失節,不逾分寸,如此誠 難能可貴,貴在夫人情義相挺,因此無後顧之憂,夫唱婦隨,比目情懷。夫婦步步比肩 行,比翼雙翱翔,叫人欣慕。 他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。其另一令人青眼相加是「為善不欲人知」,此即他所貴 於天下之士,為人排患釋難,解紛亂無所取之於人。行商坐賈積彌富,翰墨文章筆彌醇 ,這種情懷更具仁義風範。

(五) 大儒巨商邵建寅封面
洪 文 2011年 大儒巨商邵建寅 中正五年情脈脈,藕斷絲連念悠悠 桃李滿天下,菓實溢乾坤 第一篇 三月九日刊登於商報, 世界日報, 聯合日報 及菲華日報 . 第二篇 三月十日刊登於商報, 世界日報 ,聯合日報 及菲華日報 .

(一) 1. .我 的 記 者 生 涯 刊 登 目 錄
我 的 記 者 生 涯 洪文 商報 聯合日報 世界日報 菲華日報 第一篇 10/4/2010 10/6/2010 10/6/2010 2/05/2011 第二篇 10/5/2010 10/7/2010 10/7/2010 2/06/2011 第三篇 10/6/2010 10/8/2010 10/8/2010 2/07/2011 第四篇 10/7/2010 10/9/2010 10/9/2010 2/08/2011 第五篇 10/8/2010 10/11/2010 10/11/2010 2/09/2011 第六篇…

(二) 5. 記者的箴言 (十之五 )
記者的箴言(十之五) 寫文筆用如舌,辭藻毫觸點睛 洪 文 大匠誨人以規矩,衷心感激新閩日報三位大匠以規矩誨我:社長半生先生教我筆用 如舌,毫觸點睛;張總編輯開導「新聞竅門」,筆隨意走,辭不達必不為奇;翻譯泰斗吳 老先生訓勉翻譯必具「匠心獨妙」,以意為主,意不深必不為工。他們是我進入新聞媒體 筆耕墨耘的「開竅鼻祖」。 半生社長滿腹才學,漢英文學造詣俱博,走筆疾書漢英文章,毫翰如流;辭如珠玉圓,文像金石潤。著書無數,本本都是曠世逸作,書書四照玲瓏。著《出死入生》, 在中國北京發行,洋洋灑灑,人手一冊,風行一時。 吳先生點明「文章工在精簡生動,筆氣灵活」,傳弦音於字外,寄箴言於字裏,字裏寓字,句中寓句,若隱若現,彈宮而宮應,擊角而角動,相與為工。一篇擊節短文,必須著人細細品味,彌品彌珍,情文相生,屈豔班香。 一句優美的辭藻,一篇神采飛揚長文,一幅精悍無比短簡,概容不下贅字、廢字、錯字、別字,這些必須刪除,想把文章寫好,必先做好翰墨細琢的工作。所以君子文必擇聖,遊必就士。 吳社長指出一篇文以載道的文章、行文用字、妥貼通順、章中「二字意同的單字不 可兼收並蓄,二句義同的單句不可疊床架屋」,一篇好文章不可畫蛇添足,貴在生動傳神 ,以精闢的字句點明要旨,以優秀辭藻涵蓋句中。 社長這番苦心教誨,一片金玉良言,一句「重疊」諍語,都是化腐朽為神奇,文章經過他的修飾點化,宛如一剪梅花萬樣嬌,一修桃花百和香,筆錄活現,使我銘記在心,刻鏤於骨,永誌不忘。 張總編輯學養俱優,三次退我的手稿,羞人在形,雖逆耳於言,然順耳於行,像這種舉止,唯達者能受之。因他正確妥貼點化稿序顛倒的錯失,是非我而當,他是我的好老師。張總的誡言,我視為前鑑之驗,後事之師。 由於張總未誡而我已連聲唯唯,未使而我已俯首諾諾,一味附和,相映成趣。如此相待,他樂於呼谷有回響,我喜於和樂又孺慕。我們初時交情淺淡,後來言談很深,屬於交疏吐誠。 編輯一般都是善於修飾記者手稿字句,措辭用字嚴謹不亞,文思敏捷,下筆千言,揮毫成篇,文采耀目,不可名狀。張總一貫謙卑自牧,安之若素。內心剛強,原則不移,外表柔和,不計小事。 張先生分析「新聞」意涵:「由從未听過新鮮消息往前倒寫到底」,寫至起點;辭典注釋:「社會最近發生新事件」,意同字異。張總指出的是記者手寫新聞稿文的次序,辭典注釋的是「新聞」二字的注解,殊途而同歸,百慮而一致,同門而同戶。 在一個私人場合,張總說一篇令人擊節讚嘆新聞稿件,不論一字數字,一句數句,凡章中的重要字句必須置於扼要篇中,精煉句裏,雖屬片言,亦應立於居要,做到沒有浮文贅字,沒有冗詞廢字,達到一字一珠,一句一玉,行文用字妥貼通順,是寫文章起碼要求,不在於筆耕年限的長短,在於墨耘文藻雅麗通達,不是煮字療饑。 他慨嘆記者下筆存乎一心,文稿優劣不一,憑空捏造劣稿,驢鳴狗吠,鈎章棘句,舞辭弄札,飾非文過,這類記者最為煩人,誇大得不守分寸,飾非得違背事實,貂不足,狗尾續,叫人啼笑皆非,罪在狗吠非其主也,一篇文稿的虛實好壞,都有立竿見影,呼谷傳響的效果。 文章中有句可以削減的,足以說明句中有贅句,不夠精緻;句中有單字可以減少的 ,足以表明句中有無用廢字,可無的贅字,說明文章不雅。寫文如能做到「句無可削」,「字不得減」,以簡要筆墨概括文中豐富內容,以小見大,以少總多,是篇琦文瑰句,騰 蛟起鳳的文章。

(二) 4. 記者的箴言 (十之四)
記者的箴言(十之四) 翻譯高手變化多端,翻譯技巧巫山雲雨 記者寫文先做腹稿,運筆之妙存乎一心 洪 文 記者寫稿之前要先做好腹稿,運筆之妙,在善於思考,存乎一心,不要說青道黃,有爭議性 的新聞報導,下筆必須小心翼翼,切戒小題大作,東拉西扯,思考一旦挨告如何辯解面對脫身問題 。老練記者寫稿不冠全稱姓名,不用肯定語氣,先為自己預留辯解脫身餘地。如寫名人緋聞,冠稱 全名,又用「偷腥」字眼,記者經常會被告「破壞名譽」,改以超越「友誼關係」描述,讀者心照 不宣,目得照樣達到,自己又不會陷入挨告險地。達到揚清激濁,浴德自夢。 記得一個初出茅蘆,在新閩日報當練習記者,自以為大才小用,牛鼎烹雞,第一次顯露鋒芒 ,將一位違法經營賭場,花甲之年老華僑,於寫稿時冠稱全名,完整地址,發稿刊登報導。這位肥 頭大腹違法的華僑,操戈入室,闖入報館,擊桌咆哮,狐假虎威,三番二次強調警察局長是他的結 義兄弟,記者怎可於太歲頭上動土,這位初試啼聲而缺乏經驗的練習生,嚇得冷汗直流,找我幫忙 解決。我以笑臉相迎,施以「引狼入室而宰之」計策,好言勸他同往警察局瞭解真象。他扙勢自欺 ,以為他無隙可乘,沒有什麼可以懼怕。及至警察局,領隊搜查賭場的警官,一睹他與記者相偕同 往,立刻大聲斥責這位違法華僑:千萬不要將事情鬧大,警戒一旦挨告,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老華 僑就有牢獄之災。 這位掩耳盜鈴,一心想掩蓋根本不能掩蓋事實的老華僑,聞後知道理虧智屈,抱頭而去,狼 狽而歸。 記者寫稿沒十足把握證據,千萬不可貿然為之。媒体人切戒自我吹噓,自賣自誇。諺語「一 謙四益」,謙虛使人得福。 從事新聞工作的記者,一向都很危險,法律風險雖然不高,暴力風險却不少。菲律賓記者每 年死傷無數,多數都是社會記者,經報紙公開報導的不多,真正發生確實不少。記者寫稿切記保留 緩衝扶傾空間,不要趕盡殺絕,迴避挨悶棍,被恐嚇的惡夢。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,慎哉記者。 寫稿報導謹慎辭藻,真憑實據。忌於見縫插針,見獵心喜,這會引來敗筆,招徠是非,也是 惹禍的先兆。記者必須常常檢討自己,警惕自己。與白黑二道朋友交往,莫吃喝玩樂,探索消息於先,寫稿六親不認,不留餘地於後,沒給絲毫緩和濟人的空地,定會發生後患不淺的災禍,也是記 者不智的過失。 據實的報導,不致惹禍上身;正直的記者,罕會遇到危險。莫洩人之隱私,勿誇大自己之長 處。山外青山樓外樓,切勿自我吹噓是「無冕皇帝」,夜郎自大,終會招惹無妄之災。禍福無常, 都是人之所自取。病從口入,禍從筆出,機運善於自己掌握,不是一味誅盡他人。 我在新閩日報寫稿十分謹慎,臨淵履薄,下筆昭事神鬼,祈懷多福;毫觸不敢對酒當歌,懼 怕無意冒犯無辜。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逢人微笑相迎,不敢越雷池一步,一向相安無事,多福無殃。 報社每週發表我撰二篇新聞短評,筆法短小扼要,精明強悍,針針見血,但是不傷他人。寫 稿思路不能紊亂,抄頭襲尾,沒有中心主題。寫新聞報導要先做好腹稿,據實描述,淺顯易明,老 嫗能解,婦孺能讀,雅俗共賞。短評與新聞報導的寫法不同,江河不同流,殊途不同歸。 特稿文章最忌長篇大論,東拉西扯,內容空洞,虛論連篇。周刊文章則以長篇累牘論述,大 處著眼,放膽著墨,文質雖非珠圓玉潤,亦要瑕瑜互見,篇幅雖長,不傷大雅。 撰寫社論的智識和筆法,非同小可,引用經書,根據典籍,反覆申論,充分有力,以理說服 讀者心信口服。社論一般都由滿腹經綸,學富五車資深老練編輯執筆,或特聘學問渊博,文筆通順 的退休老報人撰寫,這些老報人餘勇可賈,揮大椽如駟馬駕輕車,精益求精。蓋社論反映報紙的靈 魂與報格,不可虛應了事。 新聞報導、短評、特稿、周刊、雜誌、社論等等辭句引用,事理申述,是古非今,是今非古 ,各種稿子基本寫法各有不同,猶如春天的蘭花,秋天的菊花,各極一時之勝,各窮一時之秀,端 視執筆者的學問和風格。 一個有為的記者時刻思考革新長進,而不是依然故我,只知筆傷人,不知毫扶正,還是停留舊時代老樣子,寫不出自己心得。 …

(二) 3. 記者的箴言 (十之三)
記者的箴言(十之三) 生來不讀半行書,宛如沐猴戴冠衣 洪 文 一個優秀的記者寫稿要像雕刻師琢磨耀眼的金玉手飾,揮毫雕章鏤句,刻意求工,不 是飄然而來,忽然而去,篇章結構的詞語字句必須著意修飾,寫稿切戒信筆濫造,隨意直書 ;做事約法三章,相沿成俗。這是一個練習記者進入報社實地練習的不二竅門。 報紙頭條新聞一般都是政治消息獨占鰲頭,社會新聞罕與倫比。政治記者概由報社資深記者掛帥,採訪政府重要機構。這些敏感政治機構發佈的新聞通稿,新聞性高,報紙不可不登。通稿指政府機構日日預先寫好的新聞稿文。 政治記者是時代竉兒,鳶飛戾天;地方記者、特約記者,常常時運不濟,蛟龍失水,生活粗茶淡飯,賺錢糊口不易,命途多舛,或許只能用「有才無命」來解釋。 全國性大報社聘在地嗜好新聞工作的人擔任地方記者或特約記者。這類記者一般沒有月薪或底薪,以見報新聞稿子的字數,或篇數和圖片計算月酬,屬低收入記者。 地方記者或特約記者有二種計酬方式:一以見報新聞字數計算月薪;二以見報新聞篇 數計算月酬。於是有的地方記者狡猾耍賴。一篇簡明扼要,短小精悍的新聞稿子,添油加醋 ,稿中原來沒有內容,見線插針,添上擢髮難數「莫須有」的贅字,廢句,寫得既劣又長, 濫竽充數,無其才而居其位,徒然凑數而已。因為字多稿酬亦多。記者引此為借鏡,將計就 計,利用對方的計策,反過來還治其人,聰明透頂,有才有命。 以見報篇數計酬方式,更是耐人尋味,有的特約記者將一篇擊節稱讚,完美無缺的篇稿,分屍成數篇稿文,舞弄文墨,支離破碎,七零八落,不成整體的分化發稿,蓋多切出一篇,就多一分收入。特約記者通常都是以篇數計算月酬。 這類記者必須習以為常地阿諛奉承他們報社的編輯,上交諂媚,迎合編輯心意,關係做好,才能避免慘遭編輯刪字、刪稿、併稿、甚至扔稿的惡運。如果時運不濟,屢屢被扔稿子,扔稿則錢源不繼,收入減少,生活負擔就會雪上加霜。記者的生活日子就不好過。這類記者應擅於阿諛拍馬,曲意奉迎,生活運氣才能一帆風順。 文人相輕,自古而然,俯拾皆是,一個不知奉承諂媚上司編輯的特約記者,任慿才高 八斗,文不加點,舌燦蓮花,勸得舌敝脣焦,關係如不打好,即使遇到一位才學平平的編輯 ,還是逃不開被扔稿的扼運,空費心力,徒勞無益。 台灣文人作家的文章值錢,投稿中國時報、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蘋果日報、旺報等, 一字台幣二元,折值菲幣一字三元。菲華作家投稿本地華報一篇大約七百字,付稿酬菲幣三百元,折算菲幣一字四角三分錢,還被嘲笑謑落。莫怪中國大陸著名作家林炳輝先生形容菲華文人作家的文章不值錢。這位也是世界日報《小廣場》,《大廣場》論壇的專欄名作家,形容得一針見血,切中要害,指出社會弊端,實不虛傳。 文籍雖滿腹,不如一囊錢,形容智識份子互相輕視,側重財物的不良社會風尚,所謂富貴者稱賢。社會如此,智識份子又不自愛,同行相忌,各以其所長,相輕所短。這樣誇耀自己,貶損他人的毛病,從古以來就是這樣積習,文人的悲哀。 《雜詩》:「文人緣同骨肉生」, 意指古代智識份子經常一起飲酒吟詩,登高懷古,結下深厚情緣。今時有些半智識份子生來不讀半行書,只會用錢買身貴。猶如猴子戴冠,徒具文形,虛有其表。 文人本應彼此敬重,多看他人的長處,去除相輕惡習。在寫作上,各有各的風格、各有各的成就、各有各的優點;互相切磋,去除「人莫我若」浮誇心態,達到文人相親。文風飄香,智識份子幸甚。 菲華文人作家絕大多數尚幸不為吃飯揮筆寫文章,而是興趣使然,德優運佳,有才有命。日日聚集咖啡館,三五成群,談天說地,偶因政治立場不同,黨派互異,爭論得臉紅耳赤,然不斤斤計較,悠然自得,不以屑懷。

(二) 2. 記者的箴言( 十之二 )
記者的箴言(十之二) 一摑一掌血,一鞭一條痕 洪 文 在新閩日報工作第二天,客串採訪一國元首訪問菲律賓的花絮,由主賓步下機梯,走過紅氈,直上禮賓車,往後直書至國宴。這篇花邊新聞雖非盡善盡美,尚稱差強人意,一字一字琢磨,一句一句斟酌,自我陶醉,毅然交稿,始料未及,終被退稿三次。 收到退稿,羞人答答,汗顏無地。退稿批註「重溫稿文,再修稿序」,經過一番仔細 推敲,文無「錯字」,間無「別字」,稿序從開始向後直書到底,乏懈可擊,沒有一點漏洞 ,思考再三,決然再交稿文。 第二次退稿批示「稿序顛倒,上下前後次序反置」,我一時手足無措,若老人隔霧看花,不知所然。 稿序由開頭向後濡筆寫到最後國宴,手稿通達,無隙可乘,因此自矜自是,淡然置之,旋又交稿。 總編輯張先生笑容可掬 , 用手語傳我至其桌前,以溫和口氣反問自答「 什麼是新 聞」?「新聞是由最新傳聞消息往前一筆寫至起點」。一摑一掌血,一句話切中手稿真諦。 我拿回手稿倒寫一遍,從容交稿。 翌日上班,張先生仍然滿面春風,我們交目而視,心照不宣。他貌善心慈,諄諄諫誡 ,直到今日,仍然在我耳邊迴響。 彌後查考,張總編輯翰墨世家,出身書香門第,境況富有。他獻身媒體報業,興趣使然,不為糊口,而是學有所用,各得其所,一展雄才。吳半生社長說其先尊是清朝舉人,學有淵源,文人之家。竿頭進一,博聞疆識。 張編輯是新聞系本科畢業,對新聞一字一舉的常識,都留下一鞭一條痕的事跡,不愧 是把關新聞真假最好守護神。 我在新閩日報工作將近二年,從沒有看到張先生臉紅耳赤待人,做事能力很強,八面 玲瓏,面面俱到,唯一無二的一次,他面紅耳不赤的嚴令擬於禮拜六早上九點鐘出勤的八位 外勤記者,必須留下手稿。七位外勤記者預先約好,魚貫而出,祇有採訪主任鐘劍鳴先生一 人蒙在鼓裡留下。這七位記者每逢禮拜六日相約遨遊,消遙自在,逢妓則喜,見佛不拜。我 們是一群白沙在涅,不與俱黑。 當時八位外勤記者,比資歷我最淺,論年紀我最輕,初生之犢,膽大如斗,每逢周六早上九點一五分,我率領七位記者群集報館比鄰一家小型咖啡室。九點半正,一哄而上我採訪專用車,閒散於花街柳巷,野鶴閒雲,僱人表演色情,鴇母還折算半價。 那個年代,警察局每禮拜主持一個「岷里拉內幕」節目招待警察局社會記者,鴇母們帶領各自屬下的妓女群集在指定飯店,表演色情,兼送記者免費豔妓與房間。記者與鴇母經常碰面,互相認識,事先約法三章,必須守口如瓶,不可走漏風聲,記者信誓旦旦,「守諾為大」。 一個社會記者,出入色情場所,尋常之事,對這些地方,開口能誦,遊覽鴇窩,若駕輕車走熟路一樣,得心應手。後悉張總編輯每逢周六,缺稿浩繁,急得焦頭爛額,狼狽不堪。我們因此自己節制,改弦易轍,收斂不合的舉動,改為二周一次,約定出勤前將份內 文稿留足,不得錯失。事事俱到,皆大歡喜。 二年社會紀者,二年放肆生涯,遊戲人生;寄蚍蜉於人世,渺蒼海於一栗。用冷眼旁 觀花街柳巷的一切,錦繡乾坤,玩大千世界於股掌之上,舞場進,酒館出,衣輕乘肥,三街 六巷的妓女,花枝招展,桃李吐芳,看鴇母眼色,招蜂引蝶。記者若無力自我克制,臨崖勒馬,而一味迷惑,定會惹火焚身。記者要注重澡身浴德,切戒隨波逐流,學習潔身自愛,立 於嫖、賭、酒、煙、舞、五腐之外,擇安去危,既明且哲,以保全身,做一個一塵不染的優 秀社會記者。這類明哲記者不是沒有,祇有寥寥可數,我就是一個立於五腐之外的社會記者 ,纖塵不汚,祇察不玷。 記得華文記者會籌備組織時,聯合日報副總編輯吳友裕先生,創會發起人之一,邀我參加共謀,他順便告知會所設麻雀牌四桌,賭具四副,我聞及立刻一口回絕,迄至今日,我仍不是華文記者會的會員,嚴守潔身自好。

(二) 1. 記者的箴言 ( 十之一 )
記者的箴言(十之一) 白黑道即而溫之,逢小人敬而遠之 洪 文 凡從事新聞採訪工作者,報館編輯和撰寫社論的主筆,統稱記者。 我讀英文大學一年,中文剛剛高中畢業。一個口尚乳臭的青年人,進入新閩日報 工作,第一次蚍蜉撼大樹,擔任社會新聞記者,採訪內政部警察總局,治安機構及國防 部等。在這裡歷練,龍蛇混雜,人群品類不一,事情不可依附於人,菽麥辨明,公私分 清;於私博聞多見,學習非人力所能致之常識;於公人以群分,物以類聚,各行其是, 彼此相非,互相攻訐,著人眼花繚亂百難言,蓋崇尚虛偽,利慾薰心,人心不古,巴蛇 吞象。 當社會記者最大好處,結交三教九流,自由出入任何地方,楚館秦樓,眼睛看到 的,盡是觸目驚心,聞一見十,非常遼闊。所見所聞,都是給人耳目一新,一個要搜羅 廣博,爬羅剔抉的人,是千載一遇的機會。達觀知命一輩,更如魚得水,記者自然樂此 不疲。老記者屢能克制自己,不會淪為逐臭之夫,雖性嗜食瘡疤,然不會以為味似鮑魚 之美。社會記者屢見不鮮,不會大驚小怪,善於見兔顧犬,看風轉蓬。 初來乍到的社會記者要懂人情世故,不憑自己主觀行事。凡事破竹數節,得之於 手而應之於心,則事事一解百解。做事得法,費力小,收效大,一舉數得。 報館將記者分門別類;政治記者、司法記者、地方記者、特約記者、自由記者和 社會記者。 社會記者享有五湖四海任遨遊好處,結交黑白二道,柳巷鸨母、楊州「瘦馬」。任意出入不當場所, 歌台舞榭,視為理所當然,若樂於此道而感情用事之輩,當 然不知疲倦,自有一番忘歸樂趣。老記者不會有懼溺而自沉,祇有因噎而更食。 地穢多生物,水清屢無魚,一般記者各執其是,但社會記者不同,二者並行,不 相妨礙。白道要交,黑道要通,小人敬而遠之。白道交高官,黑道交老大,不與小人為敵,這三者乃社會記者的守則。 黑社會正直率真的老大與常人一樣,有七情六慾。外行人看不出廬山面目,既不 耀武揚威,亦不欺壓善良;既不附驥尾涉千里,亦不攀鴻翼翔四海。到聲色場所消費, 不會白吃白喝,出手大方,多給小費。黒社會種類複雜,不是個個都是老大。江湖人都 有不願被人碰觸的敏感肌膚,不太暸解他們的生態真相全貌,最好敬而遠之,保持距離。這是明哲保身之道,始終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,六根清靜,如教徒不為六塵玷汚。 從事社會新聞記者都是朝不謀夕,冒暴力風險不小,然法律風險反而不高。警察 偶會網開一面,偏坦記者,在訴訟案件中,檢察官不會採用綱舉目張的策略,而網開三面,法官會手下留情,從輕發落,輕輕判決,也正因為這樣,升高記者被殺被打的風險。一般人心想,既然告不倒記者,不如揍他一頓消氣。菲律賓記者被殺比率站世界第三, 大部份都是社會記者。所以記者下筆存乎一心,撰寫新聞報導,新聞短評,不要危言聳听,不要譁眾取寵,不要閉門造謠,必須審實查證,寧缺毋濫,表裏如一。 記者判斷恐嚇的真假,以避禍趨吉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,公然明火執仗的恐嚇 ,是明修棧道的做法,對象了然,還算小事,易於解決;暗然摸牽的恐嚇、送些冥紙、 匿名信函、謾罵電話;對手渺然,無從處理,置之不理,陰影揮之不棄,這是社會記者 無可奈何的人生寫照。 社會記者要與白道的達官顯吏相交,與黑道老大老二通達,也與小人保持不即不 離的精神素質,絕不依附,保持三者等距結交,社會記者做事便得心應手,進退自如。 交友不受一時激情心緒所左右,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,聲和則響清,形正則影直,一個 做人耿直的社會記者,就不易遭遇意外傷害。擇友之道,在於「方」「圓」。二者兼有 ,左右逢源,前後通暢。